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日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指出2023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目约为130万人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少的一年。
报告还显示目前的工作进展距离达成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的目的仍有肯定差距。据了解这一目的在2014年初次被提出其内涵包含达成零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零歧视、零艾滋病有关死亡。
国内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各方行动起来一同担起防艾责任。
在预防艾滋病这件事情上个人能做些什么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介绍《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汇总了艾滋病避免的7个手段在他看来其中最为重点的手段就是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护师宋晓璟表示从个人性行为的角度遵守ABC原则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也就是通节日欲、忠诚和用避孕套来预防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具体来讲就是:未成年人不要发生性行为青少年要尽量延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夫妻双方或者性伙伴双方要互相忠诚尽可能不与他们外的第三者发生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时要用避孕套尤其是与夫妻或固定性伴外的第三方发生性行为每次都要坚持全程正确用合格的避孕套。
宋晓璟介绍防艾宣传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When you sleep with someoneyou also sleep with his past。安全性行为不只对于预防艾滋病有效对于预防其他的性渠道传播疾病譬如乙肝、丙肝、梅毒等同样有效。
宋晓璟提醒在高危性行为发生72小时以内还可以前往医院门诊采取“弥补手段”即HIV暴露后预防。
除此之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不会出现症状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曹玮教授表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领会历程三个不一样的阶段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与HIV有关的症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曹玮介绍一般在第一次感染后2至4周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像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含发热、咽痛、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一般而言急性期症状一般会持续1至3周之后症状可渐渐缓解进入无症状期。她表示在急性期阶段感染者体内的病毒量非常高传染性最强虽然症状像其他病毒感染但假如有高危行为史出现上述症状后建议尽快进行HIV测试。
无症状期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能从数年到十几年不等平均约4-8年。假如HIV感染发现不准时或没得到有效治疗HIV感染最后都或许会进步为艾滋病即免疫系统紧急受损没办法有效抵御机体内外的感染。
曹玮介绍近几年艾滋病在治疗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抗病毒药物的效力不断提升服药耐受性也有了显著改变现在天天一片口服药就能达成HIV病毒的长期控制。近半年来抗HIV的长效注射制剂也成为国内病人可选择的治疗策略进一步简化了用药步骤。同时她表示尽管这样HIV感染现在依旧不可以根治长期用药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对于HIV感染一直是预防胜于治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年轻人报 【编辑:王超】